2007年初,市自为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中央财政安排20亿元资金专项用于建设科学完善的污染减排指标、监测和考核三大体系。
区委组织部、然资区委政法委、区民政局相关领导及科室负责人出席开班仪式,并参加了专题培训课程。做好民生事,源和幸福龙岗人
十多位新进老师举起右手,规划港分就师德师风主题大声宣誓。局东局打龙岗区兰著学校:开学第一天 请把笑脸打开。米奇米妮唐老鸭齐欢迎,好宪领导老师家长同加油。正式开学前,法宣龙岗各学校还组织了学生、法宣老师、校医、安保人员和消杀人员等,进行了进校门测温时碰到学生发热或在校期间不舒服等情况,以及各教室、功能室等校园场所的消杀工作进行了模拟演练。热爱105°的你,传系新学期我来了。
教师们手举奥运冠军头像,列组学子们纷纷走上红地毯,站在奥运颁奖台上,体验佩戴奥运奖牌的胜利喜悦,并与奥运冠军合影留念,共同感受荣光时刻。龙外(集团)新亚洲学校:市自校长为学生佩戴校徽 送上美好祝愿伴随着校园清晨的鸟语花香,市自龙外(集团)新亚洲学校举行了简朴而庄重的开学典礼。十四五期间,然资生态环境信息化工作将以生态环境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为统领,然资持续巩固深化生态环境部本级信息化统一集中的阶段成果以及改革创新的成功经验,并引领带动全国生态环境系统的信息化发展,构建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信息化体系,坚持12345发展策略,围绕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一个目标,以业务驱动与技术引领为双核引擎,紧密服务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从优服务、强支撑、稳保障、严管理四个方面推进大环境、大平台、大数据、大系统、大安全五大建设,打造横向一体化、纵向集中化、全国系统化的一盘棋工作新格局。
2013年基于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工程成立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工程项目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源和并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工程部际项目建设协调领导小组。但也存在散、规划港分乱、弱等突出问题,错过了互联网、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大好时机,整体上处于部委中游水平。全国超过1/3的省(区、局东局打市)实现了行政许可事项的100%网上申报。在数据资源方面:好宪实现了主要河流、好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和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自动采集,环境一号卫星HJ-1A、HJ-1B与HJ-1C实现了大范围、全天时、全天候的监测生态环境遥感数据采集。
统一集中阶段(2018—2020年)党的十九大提出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等内容。2016年,中央编办批复设立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2017年12月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正式独立运行。
十一五期间,形成了以国家为中枢、27个省级环境信息中心为骨干、113个地市级环境信息中心为基础的技术支撑和管理体系,初步建立了各级环境监控中心和应急指挥调度中心。建成全国固定源统一数据库,污染源数量达358万余家,统一固定污染源编码,实现一源一码一档。在数据资源方面:初步形成了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项目建设实现对7800多家企业的自动监控。十一五以来,通过国家环境信息与统计能力建设、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等重大工程项目,基本完成数字化建设,并在网络化建设中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但同时也存在散、乱、弱等突出问题。
部分省、市级环保部门陆续开展了环保电子政务综合平台建设,30个省级环保厅(局)建立了政府门户网站并参与绩效评估工作。1993年,我国信息化全面推进,启动了金卡、金桥、金关等重大信息化工程,拉开了国民经济信息化序幕[9]。1998年国家环境保护局升格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正部级)。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2008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升格为环境保护部,成为国务院组成部门。3家部属单位初步具备高性能计算能力。
根据生态环境部党组关于信息化统一集中的决策部署,为解决信息化分散建设带来的各类问题,开展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推进数据资源集中汇聚,两年时间内初步建成一朵云、一张网、一个库、一张图、一扇门,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搭建生态环境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进一步推动系统整合并打造一个大系统,充分发挥集约化效益。建设内容包括规划标准、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应用系统、安全运维等,此外还包括无人机船、摄像头、卫星遥感、走航监测、在线仪器等多种前端应用感知设备。
环境一号卫星HJ-1A、HJ-1B以及环境与灾害监测小卫星的成功发射逐步实现了大范围、快速、动态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采集与突发环境污染事件跟踪预警。同期,物联网、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的兴起为环境信息化应用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信息化建设初步取得成效。从最初的自动监测探索实践,到服务于生态环境监测与管理、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管理、污染源在线监控、核与辐射管理、环境应急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固废化学品监管等具体业务开展应用系统建设。起步探索阶段(1988—2000年)党的十五大提出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首次明确提出信息化建设并提高到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生态环境信息资源中心集中汇聚生态环境部级全部非涉密信息系统数据以及中国气象局等9类外部门数据资源,数据117亿条,推进监测、许可、执法、应急等50余个数据集全国回流。目前,运用物联网、卫星遥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污染防治攻坚战7+4专项行动、生态环境保护等各项工作提供数据服务和业务支撑,促进了生态环境业务的精准化管理
此文件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水利部工业和信息化部2020年12月18日水利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造纸等七项工业用水定额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行政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各有关单位:为深入推进节约用水工作,水利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了《工业用水定额:造纸》《工业用水定额:棉印染》《工业用水定额:毛纺织》《工业用水定额:乙烯》《工业用水定额:白酒》《工业用水定额:啤酒》《工业用水定额:酒精》。
此文件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水利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水泥等八项工业用水定额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行政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各有关单位:为深入推进节约用水工作,水利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了《工业用水定额:水泥》《工业用水定额:建筑卫生陶瓷》《工业用水定额:平板玻璃》《工业用水定额:预拌混凝土及水泥制品》《工业用水定额:有机硅》《工业用水定额:赖氨酸盐》《工业用水定额:乳制品》《工业用水定额:化学制药产品》。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水利部工业和信息化部2020年12月30日。
2020年12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水利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水泥等八项工业用水定额的通知》,2021年1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水利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造纸等七项工业用水定额的通知》在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该市提出“火风光”(火电、风电、太阳能发电)三路并进保障首都绿色能源的战略目标。预计到2020年,该市电力装机达到2600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达到1200万千瓦,成为保障首都电力安全的重要力量。坐落在乌兰察布市旗下营工业园区的内蒙古西北天然气液化项目。
素有北京“后花园”之称的乌兰察布市是内蒙古重要绿色能源基地之一。由北京京能电力、内蒙古蒙电华能热电合资建设,目前装机总容量已达246万千瓦。
据悉,该市已建成光伏电站18个,装机76.5万千瓦。乌兰察布大草原风能资源总储量约5000万千瓦,是国家一类风资源区,风速、风功率密度、有效利用时数等非常适合发展风电产业。
2015年,察右前旗三岔口乡农民经历了一件稀罕事。乌兰察布煤炭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42亿吨,并建有北方最大的煤炭转运加工基地——乌兰察布综合物流园区。
据悉,乌兰察布市正在规划建设面向首都和华北地区的LNG(液化天然气)和CNG(压缩天然气)转化基地。内蒙古香岛光伏农业有限公司以土地流转的方式在乡里新建了1万亩设施农业大棚。距北京仅240公里,为把清洁电力能源输送到首都提供了便利。目前,该市累计并网电力装机规模达到1161.29万千瓦,其中风、光清洁能源装机达551万千瓦。
到2015年已建成风电场42个,装机474.79万千瓦。近年来,该市在“开发空中三峡、构筑风电之都”的战略构想指导下,引进大唐、华电、三峡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大力开发风能。
常晓平摄走进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岱海电厂,与想象中的情景完全不同,这里既没有“乌烟瘴气”,也没有“滚滚热浪”,甚至见不着几个工人,安静而整洁。原来,这是乌兰察布新引进的把光伏发电与设施农业结合的一个项目。
建大棚并不稀奇,新鲜的是这些大棚顶上都安装了光伏发电板——下面种菜,上面发电。到2020年,日处理天然气能力将达到1500万立方米,建成全国第一个实现旗县市区间高压管道互通的区域,同时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LNG清洁能源加工输出基地。